媒体资讯

智慧医疗从生命体征指标的监测开始

2020-05-28



中国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高度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导致原本就不充足的医疗资源变得更加捉襟见肘。从2015年开始,国家政策就开始推动医疗与技术的结合,从最初的“互联网+医疗”,到“移动+医疗”,再到“智慧+医疗”,不断解锁着新的医疗应用场景。


技术赋能医疗的发展,智慧医疗充分利用医疗人力和医疗设备资源,同时发挥医院的医疗技术优势,在疾病诊断、监测和治疗等方面提供信息化、移动化、远程化和连续性的精准医疗服务,提升医疗效率和诊断水平。


智慧医疗从生命体征指标的监测开始

智慧医疗被形象地形容为有思维、能感知、可执行:

  • 第一,感知“器官”:感知和采集。自动感知和采集数据,这就依赖于触觉(各种智能设备及传感器)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数据的采集;

  • 第二,智慧“大脑”:思考和指挥。“大脑”融汇了大量信息(大数据),“大脑”可以迅速对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和组合;

  • 第三,“血液”循环:数据驱动。不断汇聚临床数据,这些数据传送到“大脑”进行学习和决策,从而指挥“行为动作”(预警、通知等)。

其中,数据采集方面尤为重要。智慧医疗场景中的数据采集,主要依附于可穿戴医疗级设备实现的长期生命体征指标监测。


如在早期心脏病监测中,仅一次心电图检查难以捕捉到有效的医疗诊断依据,通过连续记录心电活动过程,能够发现常规一次心电图(ECG)检查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病理现象,给医疗诊断分析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依据。针对心血管人群和老年人群,一定程度上,日常健康监测的优先级要大于院内临床医疗,以将健康数据前置的方式防病于未然。





穿


++




广线/使


使





新闻动态